您当前的位置:TPY时尚网资讯正文

被《老九门》刷屏?来看看真正的义乌“老七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12:41:41  阅读:946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吕丽萍

电视剧《老九门》宣传照

中国义乌网7月15日讯(记者蒋守洋)最近,很多义乌人的朋友圈应该都被热播剧《老九门》刷了屏,这部根据南派三叔同名小说《老九门》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自开播以来受程度一路上升。剧中老长沙九个盗墓家族被称为“老九门”。陈伟霆饰演的“张大佛爷”张启山,张艺兴饰演的二月红又成功地撩动了广大义乌妹子的那根“琴弦”。

剧情一播,立马掀起了人们对老历史遗迹的各种好奇和猜想。当然影视作品是带有创作色彩的,那么既然剧中有“老九门”,那我们义乌有没有“老九门”呢?

“老九门”没有,“老七门”这个可以有

热播剧《老九门》中九大家族镇守长沙,被称为“老九门”。原著小说中提到《老九门》分为上三门、平三门和下三门。其中,上三门皆已洗白,即为官;平三门多半背负骂名,即为贼;下三门多数是做生意的,即为商。

我们今天所说的义乌“老七门”,不是七个家族,而是义乌的七座老城门。

义乌城池始于秦建乌伤县治。古县城北依山麓,西带绣湖,是典型的依山傍水之城。城南河自绣湖出,三分之一居民依河凭水而居。

因受地形所限,建筑城墙有难度,故义乌县城“自古有城守之名,而无雉堞之迹”,但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后几经修建,明嘉靖年间,始设七门,崇祯年间扩建七门并增设敌楼,至清末,城门大多坍塌。义乌“老七门”成为历史。

义乌古代县城图

从“老四门”到“老七门”

据清嘉庆《义乌县志》卷一《城池》记载:“县自始建来,未有雉堞之迹。”即没有城墙。县城无城垣,却有城门。旧设四门:东称东阳,南称绣川,西称金华,北称会稽。

北宋大观三年,知县徐秉哲任内重建。南宋开庆元年,知县赵必升重修。原四门皆有亭,取名东称迎春,南称翠嶂,西称渌波,北称迎轺,不久门与亭相继倾塌。

明嘉靖五年(1526),知县林文焯重建四门。嘉靖三十四年,为防倭寇,在县民襄助之下,知县曹司贤始用石料修筑门楼,颇如城门之制,便于守望。这次共设7门:东称朝阳门,东北称金麟门,南称南熏门,西称迎恩门,西北称湖清门,东北二门,称大、小槐花。

崇祯十一年(1638),知县熊人霖扩建七门,增设敌楼,并赋《七门诗》。七门分别为:东称朝阳门,东北称卿云门(旧称金麟),南称文明门(旧称南薰);西称迎恩门,西北称湖清门,东北称通惠门(旧名小槐花),北称拱辰门(旧名大槐花)。

此后,近三百年,义乌城便在这“老七门”之中。

上世纪80年代的朝阳门金华日报张帅楼志明摄

“老七门”到“无一门”

义乌“老七门”从1555年建立之后,一直到清末一直都是义乌城中的重要建筑。

期间,“老七门”分别在崇祯十一年(1638)、清康熙三年(1664)、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三十年(1765)相继重修。

清末多事之秋,城门楼多已毁。至民国初,建稠城镇,但因战事仍频,时局动荡,老城区几度兴衰。“老七门”仅存朝阳门和文明门,城楼已颓废,拱辰门仅存一道门壁。按城内居民俗例,城中娶媳妇自朝阳门进,以求吉利。

20世纪60年代,义乌拓展城中街道,文明门和拱辰门仅存门壁。

1988年底,义乌县前街改造,“老七门”中最后一座古城门——朝阳门也在改造中被拆除。从此,义乌“老七门”全部踏入历史长河,随风消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