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TPY时尚网资讯正文

《伪装者》明楼、王天风的历史原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7 12:32:56  阅读:397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茹芸

电视剧《伪装者》的编剧张勇,是位名字男性化的女编剧。《伪装者》的原小说,就是她的作品《谍战上海滩》。

“只有敬仰,没有其他”张勇说,她创作的《伪装者》“明家三姐弟”,其实个个有历史原型。明楼的原型并非只有一个人,“包括袁殊、关露等等,我是把三四个历史真实人物的经历,捏成了一个明楼。阿诚是另一个明楼”

张勇介绍说,《伪装者》里的明家大姐明镜也有原型;“当年上海滩的一位金融巨子。胡歌饰演的明台,原型是位华侨。”张勇还揭秘称,甚至连“桂姨”都有原型。“当年的谍战人员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就是普通的司机、保姆,潜伏在位高权重的官员家中,记录主人每天所有行动秘密并汇报出去。”

明楼历史原型——袁殊(你们是不是想起了赤炎少帅林殊?)

袁殊(生1911年3月29日-卒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

自白:“抗战时期地下党组织的搭台的是潘汉年、王子春,但上台唱戏的是我袁殊。”

袁氏宗祠里专设了袁殊纪念室。陈郁摄

在湖北黄石市西塞山区的袁海湾社区,有个名叫袁家湖的城中村。这里的袁氏宗祠,专门设立了纪念袁殊的一间房间。虽然袁殊出生在蕲州镇,但是袁殊与袁家湖居民则同属凤山袁氏后人。朱洪武年间,袁氏祖先从江西来到蕲州,因参加起义获得“百户”功名。

1911年4月,袁殊(袁学易)诞生在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秀才出身的父亲袁晓岚精于算学,年轻时即为同盟会会员,为革命活动几乎倾尽家资。

1919年,袁殊8岁,父亲袁晓岚赴法国勤工俭学,可中途受伤返回上海。

母亲贾仁慧出身于前清盐官巨贾之家,夫家没落之后,她曾带着学易、学礼兄弟两人依靠娘家资助及典当家什生活。袁殊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相继离世,在老家无所依靠的袁殊母亲贾仁慧,失去了生活来源,只能远赴上海投奔丈夫。时任国民党驻沪机关要职的袁晓岚却因与女学生姘居而冷落贾氏母子。

袁殊曾经回忆,父亲袁晓岚当时“身残志懦,不照顾,也无力顾及家庭”,母亲只好转而投奔在上海的三姐和三姐夫。虽然三姐和三姐夫的日子也难过,但对贾仁慧一家充满了关爱。袁殊晚年,对此仍是念念不忘。

一年后,袁殊全家迁往浦东棚户区,为了能够养家煳口,母亲白天在“老虎灶”开水房做工,晚上给工人上识字课维持生计。少年袁殊,干过卖大饼、油条和擦皮鞋等小生意帮补家用。正是这段颇为艰难的青少年生活,磨炼出了袁殊坚强的意志。

袁晓岚没有在经济上资助贾氏母子,却仍然关心着儿子们的成长。他托友人将学易介绍进上海立达学院,免费入读。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年仅14岁的袁学易参加了罢工、罢市、罢课大游行,改名袁殊。

学生时代的袁殊,在日本留学期间拍摄

1927年,袁殊参加北伐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8师政治部连指导员,还在他父亲的友人胡抱一的提携下加入了国民党,但这一关系并没有避免袁殊在“4·12”反革命政变后被清党的命运。

1929年,袁殊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参加上海左翼文艺活动。

1931年3月16日,在陈望道等人的关怀下,创办《文艺新闻》。其间,袁殊以读者来信询问的形式率先披露了左联五君子遇害的消息。

1931年10月,袁殊应潘汉年(中共情报战线、统战工作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左翼文化运动创始人、领导者之一)之约,到上海静安寺爱文义路路口的一家咖啡店。

潘汉年希望,袁殊利用记者的身份打入国民党上层,为中共收集战略情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没有党旗,也没有宣誓,袁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袁殊善于交际的性格也为他做记者获得了极大的便利。期间袁殊团结了一批新闻工作者为中共的事业工作,还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成功打入日方情报机构。正由于他拥有这一渠道,袁殊的涉日消息又快又准,连吴醒亚(1892年生,湖北省黄梅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第三十七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对他都刮目相看。

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这自然得到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而这笔经费相当一部分成了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经费。更重要的是,在袁殊的具体操作下,一份份重要的战略情报从敌人的心脏发送到延安。

但在1935年,袁殊暴露了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被军统特务逮捕,这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着名左翼学者夏衍还差点因此被捕。但在审讯中,袁殊除供出自己参加“中统”的内情外,几乎什么都没交代。考虑到吴醒亚的面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反应,袁殊很快就被释放了,随后他再次赴日留学,继续为日本外务省工作。

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袁殊1937年春回国,同时为中统吴醒亚,以及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特务机关“岩井公馆”工作。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并开拓情报来源,袁殊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红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在狱中,他通读了《资本论》、马列着作、《毛泽东选集》,翻译了大量日文书籍,写下史料性传记《大流氓杜月笙》,并且仍然着党的情报事业,写了近8万字的《南窗杂记》,总结敌后情报工作经验。直到1982年平反后,还写了不少文章。他一生留下的文字近千万字。

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这一概念,并最早对报告文学作出研究。同时,也在中国新闻学史上留下好些个“第一”的记录。(首创将journalism翻译为集纳主义。)他如不“改行”,当不弱于同在二、三十年代一同出山的着名作家。

他的妻子端木1968年因受恐吓,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未遂,后离家出走,从此下落不明,显然已不在人世了。

1980年,袁殊被释放,却仍无自由之身,行动亦受限制。他曾向组织提出前往日本或香港安度晚年,却未被允许;1982年8月2日,潘汉年被平反,9月6日,袁殊亦被宣判无罪。

1984年袁殊与家人的合影。图中所抱或为侄外甥席旗峰的孩子。陈郁摄

此后,年迈的袁殊曾回到潘汉年家乡前去悼念早逝的故友,与逝者共同缅怀过往的峥嵘岁月。

1987年,袁殊病重,精神也极为紊乱,时常号陶大哭,同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王天风原型——王天木(生1891年-卒1995年)

原名王仁锵,化名郑士松,东北人。早年在东北军、西北军中工作,加入军统后成为军统四大金刚之一。抗战时期投降日伪,后定居台湾。他在背叛军统之前,曾是日本人心中恨之入骨的对象,可见他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王天木,早年就读于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初在黑龙江督办吴俊升部任职。后在西北军当参议,还在河南收编过土匪。

1915年任浙江高等监察厅厅长、驻外使馆秘。后经吴俊升之子吴泰勋介绍,结识戴笠,成为特务处骨干分子。他身体适中,五官端正,喜欢穿西装、高领白衬衣、丝质花领带和方头皮鞋,有绅士派头。

1932年任复兴社特务处天津站首任站长,与陈恭澍、赵理君、沈醉并称军统四大杀手。抗日战争前华北平津保各地的情报组织,由王天木负责。在他的领导下,成就突出。

抗战初期,王天木曾是抗日锄奸的中坚力量,还曾经与军统的人试图在上海刺杀汪精卫。王天木任军统天津站长时,曾与爱国学生结拜为十兄弟,成立了“抗日锄奸团”,专门对付日军和汉奸。暗杀了天津商会会长王竹林、伪华北联合储备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兼伪海关监督程锡庚等汉奸。

1934年春,王天木同天津行动队队员胡大虎,在北平前门逛八大胡同。不想在妓院与人发生了冲突。胡大虎是黑道出身,将人打死。尸体放在一个装衣服的箱子里,从妓院后门带出街外,用黄包车拉走。不知是什么原因事态暴露了,一时“箱尸案”轰动北平,大报小报均刊登了消息,最后这件事竟传到蒋介石耳中。蒋介石大怒,下令严办。结果,胡大虎被捕正法,王天木被判处无期徒刑,关在南京老虎桥陆军监狱中。后军统天津站进行大规模改组,改由王子襄担任站长。王天木实际上只服刑两年,到了抗战开始,军统急于用人,才放了王天木,这与王天木与戴笠交情有关。

1939年夏末,李士群的手下光天化日之下绑架了王天木,押到极斯菲尔路76号,关了三个星期才释放,关押期间,王受到相当的礼遇。76号号称“阎王殿”,一般人进去,不死也要脱层皮。但是王天木却毫发无损,安然归来,在管理极严的军统内部,无论如何都洗脱不掉叛徒的嫌疑。于是戴笠密令除掉王天木。但被王天木侥幸逃脱,大骂戴笠无情无义,声称从此脱离军统。这正中李士群的下怀,他就是要在军统制造矛盾,迫使王天木反戈。

这时,军统特务陈明楚投敌,并出卖了刘戈青,使刘落到汉奸特务手中。戴笠毫不含煳地下令处死陈明楚。1939年圣诞夜,陈明楚在夜总会被刺,当场毙命。当时王天木与陈明楚同在舞厅,特工开枪时,他正巧离开舞厅,侥幸逃脱。这样反而让李士群对他有所怀疑,他被再次带到76号,严加审讯。但不久又被放出来。

王天木在北京和天津有不少老关系,日本宪兵根据他提供的情报,在华北展开大搜捕。9月27日,军统在天津地区27岁的负责人曾澈在天津被捕。次日上午,日本宪兵袭击了军统在天津的办公点和藏身处,抓获了不少特工,其中有41岁的天津站负责人陈资一。曾、陈两人立即就被枪决。

王天木在上海的叛变,促使军统青岛站的头目赵刚义投降。赵与王天木是故交。11月15日,赵刚义带领日本宪兵在青岛大肆搜捕。军统青岛站的代理站长交出了特工名单、地址和电台。1939年11月24日,军统在北平的办公处和电台陷入敌手,副区长周世光被捕,随即被杀。日本宪兵进一步扩大战果,对张家口、察哈尔、绥远、丹东、内蒙等地进行了系统的搜捕,国民党情报员、积极分子、游击队长纷纷落网,电台被毁。军统在敌后的情报体系几乎毁灭殆尽。

由于王天木的叛变,军统北平、天津、济南各站均被日军破获,损失惨重,一时军统在华北的活动,几近停顿。后王天木任“76号”的高级顾问,出席了汪伪召开的所谓“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指定为中央委员。

就是这样一个国民党叛徒,在抗战胜利之后,他逃到了台湾,寿终正寝,享年104岁。那么为什么王天木没有死呢?为什么共产党和国民党都不追究呢?

共产党不追究是因为,王天木在抗战胜利后,逃到了在国民党控制下台湾,所以王天木借此逃过一劫。

至于国民党为什么不追究呢?国民党全部身家都在台湾,它若想追究起来,藏身于台湾的王天木根本逃不过。所以很明显,是国民党要放过王天木。

有传言称,其实王天木叛出军统是身负重要命令的,也就是说他成为了双面间谍,向日本输送国民党的部分秘密来获取信任,再从日本获取重要机密暗送给国民党。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王天木在抗战胜利后没有被清算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原创性、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